孙xx,男,4岁。2021年12月19日初诊。
病史:其母代述,患儿自3岁那年过度饮食后,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,每日5-7次,质稀,大便夹有食物残渣。后经常反复发作。平素怕冷,无汗出,经常感冒,倦怠懒言,面色苍白,纳差,舌淡苔薄,指纹色淡。
诊断:腹泻(脾虚泻)
治则:健脾益气,温阳止泻。
处方:补脾经,补大肠,推三关,摩腹、脐、食窦、膏肓俞,揉脾俞,推上七节骨,捏脊。
解读:小儿因大便稀薄日久,诊为“脾虚泻”。小儿脏腑娇嫩,脾常不足,且小儿生机旺盛,脾胃负担过重,一旦遇到外在因素的影响,必导致脾胃功能受损,则水谷不得运化,则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于是水湿滞留,下注肠道而为腹泻。水谷不能得以运化,以致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不足,阳不布津,故见舌淡,苔薄;气血不足,则脉濡,指纹色淡。
患儿面色萎黄,四肢倦怠,不思饮食,时时泻薄。治疗以健脾益气、温阳健中,乃治脾虚泻为大法。给予补脾经,推三关,捏脊,以成健脾温阳之效;摩脐、食窦,揉脾俞、膏肓俞,以成益气健中作用;补大肠,摩腹,推上七节骨,以温阳止泻为主要功效。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